林产品认证

认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最初的认证是以对产品的评价为基础的,这种评价是由产品供方(即第一方)进行的自我评价和由产品的需方(即第二方)进行的验收评价。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这种评价由于关联评价主体的利益,其客观性、公正性受到民众的质疑。因此,由独立于供需双方的独立第三方以公正科学的方法对产品的质量进行评价成为市场的需求。于是,由民间自发形成的认证活动应运而生。1903年,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ESC)首次以国家标准为依据,对英国钢轨实施认证并授予风筝标志,将认证活动推进到国家层面,也开创了现代认证制度的先河。近年来,随着世界经贸的发展,认证活动逐渐向深度、广度拓展,以国际标准为依据的国际认证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各个国家相继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认证、认可制度并积极推动遵循国际标准的互认活动。

森林认证于20世纪90年代初逐渐兴起,是一种可持续性认证,证明生产的林产品来自于可持续经营或负责任经营的森林,以满足国际环境敏感市场如欧洲和美国对认证林产品的需求。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的成熟的森林认证体系,包括国际体系FSC和PEFC以及各国发展的国家体系。中国也已发展了国家森林认证体系CFCC。森林认证是一种可持续性的认证,其标准包括了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方面的要求,合法性是森林认证标准的最低要求,各森林认证体系也建立了产销监管链追踪与认证体系,原则上通过该认证的产品满足木材合法性的要求。

国际上已经形成FSC和PEFC为代表的森林认证体系的两极分化,即以环境NGO为后盾的FSC体系和以工业界团体为基础的PEFC体系等形成了明确的对抗关系。FSC得到了购买者集团和全球森林与贸易网络的支持,具有较可靠的市场基础。PEFC由欧洲的私有林主发起,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认证林产品市场——欧洲市场。这两大体系同时制定了推广计划,以加强在全球森林认证领域的影响。

中国的森林资源在全球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遏制全球环境日益恶化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充分肯定森林认证在促进森林可持 续经营、提高森林经营水平、促进林产品国际市场准入、维持并扩大林产品国际市场份额方面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中国开始了森林认证的研究与探索,基于本国国情与林情,积极发展中国的森林认证体系。2001年启动国家森林认证体系建设工作,2007年国家颁布森林经营认证标准和产销监管链认证标准。2010年中国森林认证体系建成并开始运行。2014年2月5日,中国森林认证体系(CFCC)与森林认证体系认可计划(PEFC)已实现体系互认。这表明中国森林认证体系的认证标准和运行规则得到了PEFC的认可,同时得到了美国、英国、法国等近40个国家的认同,加载CFCC标识的产品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按照互认要求,通过中国森林认证的产品应同时加载CFCC标识和PEFC标识,表明其原料源自于可持续经营的森林。通过认证的森林说明其经营管理符合可持续性标准,通过产销监管链认证能够对产品中所使用的原料来源实现尽责追溯。中国森林认证致力于运用森林认证这一新机制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在有效保护森林生态系统及其多样性的同时,可持续的利用森林资源,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除此之外,在国际市场上还存在一些由第三方开展的自愿的合法性验证体系,主要目的是满足市场对于合法性木材的需求。在整个供应链中从事森林资源管理的公司、制造商和贸易商为了向他们的客户提供木材和木材产品来源合法的证明,通常会使用第三方的合法性验证体系来提供证据。根据国际木材合法性验证发展状况以及我国实际情况,我们主张建立政府引导的、自愿性的、以尽职调查要求为基础的验证标准,实现打击木材非法采伐,规范我国林产品生产,满足全球木材合法性要求和有效拓展国际市场,推动林产品国际贸易,以及推动我国林业法制化进程。